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蔡玉林
(2022年9月29日)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我们党和国家的治水决心,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出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人民性主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十六字重要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今后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有效保障水安全的治本之策,是推动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河湖管理保护事关生态安全,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更需要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进取的行动,不断完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切实把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转化为推动唐山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面实施河长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16字治水方针的重要举措。深入做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着手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压实河长责任。强化各级河长责任担当,切实履职尽责,严肃考核问责,做到守河湖有责、守河湖担责、守河湖尽责,推动河湖长制向“有力”“有效”转变。二要聚焦重点任务。纵深推进河湖“五乱”清理整治、碍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应改尽改,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杜绝已整治问题反弹、回潮,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三要助推示范河湖建设。持续推进迁西县滦水湾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工作。针对各地不同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指导推动各县区有序开展水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水域岸线并治,村镇并治,水域岸线并治,着力恢复农村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农村水系,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
二、持续推进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坚决打好治水攻坚战
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做出的战略抉择,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全域治水工作,今年是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的收官之年,更需要下定决心,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一是分类施策解难题。抢抓当前施工的黄金期,根据工程建设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安排工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分类有序推进。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土地、穿铁、市本级等工作专班作用,专人盯办跑办,破解难题堵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三是严格项目监管。牢固树立“工程质量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的观念,把高标准贯穿施工全过程、各环节,督促各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保障质量安全。坚持依法依规、阳光操作,该履行的程序一定要履行到位。严防资金管理风险,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各类违规违纪和腐败行为发生,努力把工程建成安全工程、廉政工程。
三、加强河湖管理,着力打好河湖保护战
河湖管理是确保河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流域综合治理,三分靠治、七分靠管,更要加注重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一要严格涉河项目监管。对强化涉河建设项目事中监管,事后验收,组织各县(市、区)按照批复内容对涉河建设进行项目检查,严禁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巩固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抓好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实施,加快河湖保护和治理规划编制,力争年底完成市级河湖保护和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县区开展规划编制,保证编制质量。三要加强联防联治。通过部门、流域和区域的联防联控、治管共治共保,进一步加大对河湖的监管力度,扎实做好联防联治、设施调度、水域保洁、生态补偿等工作,形成治水合力。四要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网络化管理和常态化巡查机制,积极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强化河湖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重拳打击围垦河湖、侵占岸线、非法设障、水域变化、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河湖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