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关于设立农村供水保障问题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2-10-09 14:59:32

李宏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宏

(2022年9月29日)

按照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方案要求,我重新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抓好“节水优先”牛鼻子

“节水优先”是立足我国水利发展实际,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节水放到优先的位置,从观念、意识、措施上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农村供水计量设施安装改造。农村供水计量收费,是维持工程正常运行,培养群众节约用水意识的根本措施,计量设施安装改造是农村水费收缴的硬件基础,目前全市5119个自来水入户村,目前仅有2021个村安装入户计量设施。绝大多数村庄还存在水费收缴率低、乱用农村生活饮用水浇菜园等现象。按照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农村供水智能计量设施安装工作的通知要求,玉田县将作为农村供水智能计量设施安装试点县,到2025年底前实现全域农村计量设施运行。二是加强节水型灌区建设。按照省水利厅开展节水型灌区建设的通知要求,积极申报滦下灌区为省级节水型灌区,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强节水宣传,确保节水型灌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

二、谋划好“空间均衡”布局

“空间均衡”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具体是指在治水过程中要以整体效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导向。要推进流域治理,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共治共享,要增进部门协同、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加强区域、流域、城乡互通互济、互惠互利。立足唐山市水利工作实际,一是要全力推动引滦水回头,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引滦水回头是保障我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一步,也是确保河湖生态环境健康的关键手段,在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上有重大意义。二是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解决农村供水隐患。目前,全市城乡供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村供水存在设施老化、规模化程度低、无法实现24小时供水等问题,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供水问题。三是加强灌区工程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要做好节水型灌区建设,优化配置农业灌溉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考核指标顺利完成。

三、打好“两手发力”组合拳

“两手发力”,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治水能力的重要保障。具体是指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一方面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水土保持监督力度,特别是提升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利用遥感监测、现场检查、书面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例如,通过积极争取,丰润区和迁安市被省水利厅确定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首批试点县,利用推进以奖代补项目落地的形式,确保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发挥效益。

水资源的“系统治理”方面,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典型工作,不分管此项工作,不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