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水利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具体实践,突出抓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水旱灾害防御、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河湖清理整治等工作,水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序,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为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作向纵深推进。2019年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分为主城区和县(市)区两部分,实施6大类47个项目。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21日集中开工以来,各级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工程向纵深推进,实现了治水工作由重点区域、简单治标向全域全覆盖和标本兼治的跨越。一是主城区项目。①河道清淤。完成市区陡河、石榴河等9条河道、70万方清淤并过流蓄水。②综合治理项目。陡河河北桥至马北路景观路打通工程及建华桥至河北桥骑行道改造全部完工;河北桥以上河道景观设施改造全面推进,完成景观设施总量的35%;青龙河综合治理工程具备初步引水条件;李各庄河北外环路至荣华侨段1.85公里河道治理基本完工,2.84公里引水工程达到通水条件。③引邱入城工程。邱庄水库库区清污工程基本完成,引水管线丰润区段全线进场施工,泵站建设开工;北湖改造工程,完成征迁任务的90%,环湖堤坝完成清基2km、坝基填筑1.5万方。④35座闸坝机电设备维修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⑤污染防治工程。青龙河流域4个小区雨污管网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塘床系统建设与河道整治同步实施。二是县(市、区)项目。①河道清淤项目。除滦州市1条和曹妃甸2条河道外,其余55条河道全部完工。②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项目。涉及21处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现有14处污水处理厂进场施工。③湖水系连通工程。古冶沙河-石榴河临时引水工程完工并于5月5日通水;迁安市滦河-西沙河引水管线工程泵站主体基本完工,引水管线全面开工;滦南滦乐干渠至小青河连通工程上网公示;青龙河-滦河连通工程正在进行线路勘察。④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迁安市花庄水库正在进行清表,计划12月底全部完成;迁西10座水库完成招标,全部进场施工。⑤开平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越河镇污水处理站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正在组织验收,洼里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基本完工。
(二)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根据机构改革情况,提前对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进行总体和专项安排部署。一是组织防御检查。先后5次、累计成立31个检查组、暗访组,对水库、行洪河道、险工险段、重要闸涵、山洪易发区等重点工程、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对发现的39处水工程安全隐患全部建立台账并制定整改措施,对小型水库和山洪灾害村304处问题列出清单交办整改。二是修订完善预案。完成《唐山市防洪规划》编制和专家评审,拟报请市政府审定。编制完成《唐山市主要行洪河道洪水调度方案》,细化完善分洪口门运用方案,修订完善蓄滞洪区调度运用等各类预案,为洪水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支撑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所有水库全部安装配备雨、水情监测设施,新增一条专用网络与气象局视频会商系统实现连通。建立唐山市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选定水利水电科研、勘察设计、施工以及水旱灾害防御管理等领域专家35名。四是组织培训演练。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预警演练、大型水库调度演练、小型水库避险转移演练以及小型水库技术、巡查责任人及大中型水库调度运行培训28次,全市参加演练1400人次、培训440人次。五是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完成6个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个基层防汛报警体系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完成2019年度滦南县、乐亭县和丰润区抗旱项目批复工作。
(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高效展开。以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为基础,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为抓手,以水利安全生产为前提,认真组织协调,科学安排调度,有力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序、高效开展。一是加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灾后薄弱环节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备案项目调整上报,新增兰泉河、横河、西排干、陡河、溯河等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2个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二是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2018年下达的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9年投资的1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玉田县双城河治理和古冶区沙河治理等2个2018年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中小河流及骨干河道治理等3个2019年项目,蓟运河还乡河分洪道治理工程(汉沽管理区段)已经开工,古冶区石榴河农村段综合治理工程于7月15日开工,遵化沙河干流张七各庄-南阁老湾治理工程已上网招标。三是强化水利工程管理。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并于3月底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开展流域面积200km2河道管理范围“回头看”工作,组织流域面积50~200km2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启动市级及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复核,尤其是重新复核长河河道管理范围并形成初步成果。四是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定《2019年度唐山市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为水利建设质量考核监督提供依据。开展“主城区环城水系提升改造及引邱入城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实施“蓟运河还乡河分洪道治理工程(汉沽管理区段)”全程质量监督。就水利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稽查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全面组织自查整改。
(四)农村水利工作稳中有升。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降氟改水、维修养护等工程,确保全市农村居民吃上放心水、干净水。成立唐山市农村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唐山市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遵化市、滦州市建设集中供水工程38处,受益人口3.7万人,现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抓好农村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重点用于丰润、玉田、滦州、乐亭等8个县(市、区)、54个村的降氟改水,受益人口4.79万人,正在编制实施方案。抓好饮水工程维护养护,省市安排资金1005万元,用于22个项目205处饮水工程维修养护,17个项目完成实施方案批复。二是全力做好贫困户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先后开展三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饮水不安全排查工作,排查出8户20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部整改到位。遵化市水质不达标贫困户所在村安装大型健康水站1台,海港开发区打饮水井6眼。三是快速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2019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4个水利项目,涉及丰南区、滦南县、唐港区和古冶区,下达中央资金1.79亿元,计划新增引水量5279万立方米,改造灌溉面积12.97万亩,整治河渠159公里,形成年地下水压采能力3718万立方米。截至6月底,4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和省市技术审查。四是开展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涉及般若院和汉沽农场2个中型灌区,项目总投资0.44亿元,已完成项目批复,年底前可完成项目投资额度的80%。
(五)水资源管理保护严格高效。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完成《曹妃甸石化产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查以及丰南纵横钢铁、滦县易高生物科技、玉田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办理。二是取水许可工作有序。完成212个非农取水许可技术审查、546个取水许可延续评估和2853个行政村农业取水许可延续技术评估,组织完成2867户农业取水许可办理。滦州市农业取水许可延续工作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三是持续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成2018年度9个县区149个点位非农计量监控项目建设;组织申报2019年度8个县(区)、188个水资源在线监控点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年实际用水量5万m³以上301个用水户在线监控全覆盖。四是深入推进压采地下水。科学制定《唐山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计划(2018-2022年)》。对43个人工、30个省级和57个国家级地下水位监测井周边较大用水户和其它影响监测情况开展排查,按月通报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压采效果。五是推进节约用水。积极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创建和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推进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创建。及时将省下达我市26.44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其中农业16.32亿立方米、工业4.53亿立方米、生活3.75亿立方米、生态1.84亿立方米。六是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唐山市水利局2019年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牵头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唐山市水利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进度分解表》。组织申报市区河湖连通项目,市中心区河道生态治理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持续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完成22个水功能区、34个断面监测。另外,配合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普查,完成81个入河排污口系统录入的数据审核。
(六)河湖长制工作向“有实”落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河湖清理行动,河湖长制由“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管理落地生根、效果显著。一是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加大各级河长巡河力度。完善基层河长体系,新增设河长河渠379条,全市共740条河渠(沟)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呈报提示单5次35份,下发总河长令8份、河长令13份。7名市级河长巡河21人次,140名县级河长巡河783人次,840名乡级河长巡河13150人次,村级河长3301人巡河13万余次,各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3826个。二是全力推进河湖专项行动,做好整改销号、督查督办工作。会同省第五督查组、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市)区河道内违建、垃圾排污口、村级河道“四乱”和农村河渠等情况开展全市性暗访、督导检查,排查发现的2257处河湖“四乱”问题,已完成清理整治2231处。市河长办、全域治水办组成5个督导检查组,每月就河湖治理保护等工作,开展2次以上抽查检查,并将发现问题以督办单形式发至县级总河长。同时,组成暗访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暗访。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民众爱河护河意识。通过树立展牌、电视台播放字幕、发放传单等形式开展河湖保护宣传,增强民众护河爱河保护水源意识。
(七)水利改革持续深化。紧盯水利发展重难点问题,破解制约水利发展桎梏,激活水利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抓好滦下灌区水价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编制总体改革方案和三项制度,建立宣传平台。加强已完成改革区域后续管理,丰润、丰南、遵化等7个县(市、区)正在编制年度实施方案,计划7月底完成编制并批复。另一方面,做好水资源税改革。逐月组织完成非农用水户水量核定,核定非农用水户2987户、水量2.17亿立方米,水量核定率达99.96%。
(八)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迈上新台阶。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兴水,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事秩序稳定。一是大力加强水利执法基础工作。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并结合日常执法活动,组织水利系统普法考试,积极宣传水法律法规,提高干部职工水事法律意识。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探索“互联网+水利执法”,组网多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就巡查中发现的迁安市青龙河河道非法采砂设备问题通过网络指挥平台督导现场查扣、拆除。二是持续加强水行政执法。根据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飓风行动”工作安排,联合公安、国土等部门,巡查滦河、青龙河、长河、清河30余次,累计4600多公里,形成了执法合力,防范黑恶势力渗入河道采砂领域。强化河湖执法,累计出动人员160人次、车辆52车次、船艇3次,巡查河道长度5100余公里,巡查湖泊水库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取水行为,摸排非法取水井95眼,关停或封存取水井60眼、办理取水手续31眼、安装计量设施纳入税管系统6眼,全部整改到位。另外,处置非法取水事件6起。三是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唐山市水利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唐山市水利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调整了相关成员。完成2座大型水库安全鉴定,督导完成13座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和三类坝水库核查以及水库曲线修测。完成滦州市、遵化市7座水闸安全鉴定,排查出三类闸1座,督促3座四类闸拆除重建和1座三类闸除险加固。
主办单位:唐山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315-28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