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奕代表:
您提出“关于进一步增强极端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的建议”已收悉,我局组织人员对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结合我局职能,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加强市区环城水系和大南湖排涝能力建设
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总方针,坚决落实王东峰书记“用足用好地表水,减少弃水入海”的指示,全市上下聚焦我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开启了以全域治水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唐山实践。其中,环城水系提升改造综合治理工程是全域治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于2018年开工建设,今年是收官之年。通过
防洪工程、清淤疏浚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环城水系各河段的防洪能力。同时,制定了《唐山市市区河道防洪预案》和《唐山市市区闸坝工程防洪调度方案》。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主城区连续降雨,南湖区域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湖区水位持续上涨。南湖迎宾馆湖区由于地处南湖最低洼区域,无自流退水通道,湖区积水严重,长时间保持高水位运行,宾馆部分甬路淹没浸泡,浮筒栈道变形无法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市水利局主动作为,于8月5日迅速调集抢险队及挖掘机、运输车辆、吊车、叉车等工程机械进行抢险,协调市应急局陡河水库防汛物资库紧急调运排水设备,连夜疏通河道,组装调试设备实施应急排水。应急抢险后,南湖迎宾馆湖区始终保持在安全水位,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的充分肯定。为解决大南湖汛期安全退水,市水利局正在着手制定《南湖退水规划》。
二、进一步强化城市防洪泄洪能力建设
市区河道汛期担负着行洪排涝和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我市主城区每年平均有7次左右较大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短时间内。为解决汛期河道行洪和水生态景观蓄水之间的矛盾,实现“安全第一、风险可控、精准调度、效益最大”的调度目标,市区河道监管中心开发了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同时与北京熙诚紫光、水科院、长江委等合作,结合唐山城市排水管网及河道、闸坝工程实况,开发“城市排涝调度模型”。遇较强降雨过程,该系统依托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提前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根据预测情况提供决策信息,提前调度市区河道闸坝,保证行洪顺畅、排涝安全;遇突发局部较强降雨,系统依托28处雨量自动测报点及城管部门22处城市低洼地带积水情况,通过模型计算,及时提供相应河道、闸坝调度信息,精准调度河道工程,避免低洼地带长时间内涝,保证城区防洪安全。
主办单位:唐山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315-28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