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稻浪翻涌,2025年9月21日随着最后一次浅灌结束,唐山市滦河下游灌区2025年度农业生长期供水正式收官,此次供水期持续186天(自3月20日至9月21日),完成生长期供水约为3.14亿立方米,结合年初冬季泡田供水,累计完成年度农业供水约为3.46亿立方米,有效保障灌区60多万亩稻田和淡水养殖用水需求。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作为灌区用水管理单位,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克服前期干旱、后期降雨密集等不利因素,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全力抗旱、防涝、稳供水、保安全。
一、锚定“供水保障” 目标,精准调度稳水源。一是完善计划,以用水户供水需求为基准,结合农作物生长规律,总结往年经验,科学制定年度供水方案;二是协调保障,强化水源储备,密切联系上游水库,合理调配水量,从3月底及时开启生长期供水,利用上游水库水资源,在冬季泡田供水的基础上,加大流量持续向曹妃甸区进行农业供水;三是动态调整,因前期少雨干旱,顺应各地农时需求,通过有序错峰,精准利用水资源,自4月底逐步向滦南、海港、乐亭开启农业供水,并结合天气变化、作物用水规律动态优化调度方案,确保供水及时、精准。
二、聚焦“数字智能” 发展,多维发力提质效。推动数字孪生建设与实践应用,依托具有立体感知、应用支撑、数字拟真、智慧视频、业务应用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全域监测网络搭建与调水、配水联动,全线部署76套视频监控、135套水情监控设备,精准采集水位、流量等数据,实现闸站水文水质实时监测、用水户全口径管理,并常态化开展信息化设备日常养护,重点核对、校准设备参数,保障灌区“数字管理”稳定运行,全面提升灌区供水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紧扣“防汛度汛”关键,多级联动筑防线。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组建青年防汛队伍,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战斗力;突出清单化防汛、防溺水物资储备,按照中心、所、(闸)站分级储备的原则,合理布局物资储备点;强化渠道巡查防守,守护渠道供水安全。高水位期间,6所13站全天候、不间断、拉网式巡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紧盯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要设施、重点部位,推进隐患动态清零,保障灌区供水安全。同时,立足区域发展,统筹春季灌溉引水、水库弃水、雨洪资源等水源,推进水源置换,助力地下水位提升,自6月下旬上游水库弃水以来,已完成生态供水1.42亿立方米。
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将持续巩固“供水保障、数字智能、防汛度汛”工作成效,进一步聚焦灌区用水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唐山南部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来源: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