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炙烤模式”的盛夏三伏。连日来,唐山各地“炎”值持续在线,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中心立足主业,践行担当,通过加强管网巡查、应急演练、抢修提速、筑牢防汛堤坝、精细抄表管理等多重措施,全力以赴保障迎峰度夏期间安全平稳供水,为千家万户守护炎夏中的一丝滋润与清凉。
一、高温巡检不停步,保障供水安全稳定
夏季供水流量大、压力变化大、区域差别大,这对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是极大的考验。为实现供水服务精细化,进一步提升群众用水满意度,海港供水中心工管科和稽查科定期走进各住宅小区,对供水管网等设施设备及供水水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着重对小区自来水浑浊度及余氯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
同时,还组织精干维保力量,采取“人巡+智慧供水平台巡检”立体模式,对水源地和城区的供水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加强对老旧小区、施工路段及高温易爆管区域的巡查频次,利用智能压力传感监测系统实时分析流量、压力等管网运行状态。6月以来已发现并处置隐患点4处。
二、高温下高空“特巡”,艰苦作业坚守不怠
在会里水源地管理站,巡线员每日都要对水源井、输配电线路进行巡查。高空作业时,巡线员每次都必须全副武装地穿上厚重的“绝缘铠甲”,身系安全带、脚套脚扣,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开展巡检。一趟作业下来,巡线员们鞋子里能倒出水、衣服手套能拧出水。这样的工作流程,队员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对于这实实在在的“辛苦活”,队员们坚定地表示:“供水安全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能为千家万户守护‘清凉一夏’,苦点累点也值得。”
三、做好水质检测及抢修演练,用心应“烤”
根据往年经验,三伏天期间,容易发生雷暴与密集降雨。为此,供水中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超前布局架起水质“安全防线”,对原水、过程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进行全流程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可靠。水质监测人员全天候对水的浑浊度、味道、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关键指标展开动态监控,加大对出厂水的水质监测力度,坚决杜绝水质问题发生,让用户喝上“放心水”。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操作培训和情况预演,为后续各种突发情况的高效应对处理提供支撑、做足准备。
针对高温天气下用水量激增、供水管道因热胀等因素影响易产生爆裂等情况,海港供水中心依托智慧供水平台,精准结合水质、水压、水量数据,设置带水作业、止水抢修等“实战”课题,提前开展业务培训和预案演练,锤炼抢修队伍“战斗力”,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响应,最快速度恢复供水。
四、加强隐患排查,织密防汛“防护网”
面对汛情与高温的双重压力,海港供水中心结合往年汛期和夏季供水经验,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设备运维、应急管理、安全巡查等分工,将责任细化到人,层层压实,为供水安全筑牢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员对所有供水设施设备开展“地毯式”深度检修,针对水泵机组、配电系统、管网等重点设施,通过听、看、测等方式排查隐患,及时更换存在问题的零部件。同时,增加设备巡检频次,实时监控运行参数,确保汛期供水设备稳定运转。
防汛期间,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结合“安全生产月”主题,组织多轮安全应急演练、安全培训,通过模拟应急演练、有限空间作业等场景,从预警响应到现场处置全流程实战推演,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在面对各类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对供水的影响。同时,重点开展消防设施、供水管网等关键部位专项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隐患,全方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五、与时间赛跑抓抢修,保障供水“拼速度”
“三伏”之际,针对用水量攀升、抢修压力大等情况,海港供水中心小梁服务队24小时待命,提前做好抢修材料、人员、设备的安排储备,优化抢修流程,一旦遇事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进行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供水管线的巡查力度,对重点路段、施工现场等重要场所进行全覆盖巡查,保障居民正常用水。6月高温以来累计完成应急抢修44次,平均修复时间较去年同期缩短10%。抢修人员采取错峰维修模式,及时做好供水管网抢修和恢复,最大限度减少停水对居民的影响。
六、抄表员“错时作业”,服务精度再升级
近20名抄表员调整至清晨、傍晚作业,错开白天高温酷暑天气,智能远传和现场核抄相结合,做到有效了解用户用水情况并精准甄别是否存在大流量用水和漏水,切实做到便利于民、服务于民。推行"一户一策"服务,对残疾住户、独居老人等特殊用户增加上门频次,同步检查用水设施安全。唐港供水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水管家"进社区活动,现场解答水质水压、帮扶用户查漏问题。
高温天气下的“日晒红”和坚守供水岗位的“供水蓝”,正是供水人在炎夏间守护港区跃动水脉的“生动配色”。接下来,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中心将一如既往践行“水润港城、情系万家”的社会责任,持续优化保供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屏障,为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水动力”。
来源: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