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春耕插秧关键期农田用水需求,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统筹实施五项措施:一是科学遵循农时规律,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三是精准调控水库引水流量,四是强化水利设施维护检修,五是提升供水服务效能。通过系统性水资源管理,有效缓解前期旱情影响。截至当前统计节点,已累计完成农业供水2.09亿立方米(含冬季泡田用水0.32亿立方米),为60万亩稻田插秧提供水源保障。灌区现呈现秧苗成片成线的喜人景象,为农业生产注入生机活力。
一、在“惠民服务”上提质效。一是因地制宜。坚持以民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用水户,紧扣农时及群众用水需求,结合雨情、水情、墒情等不断优化灌区供水计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保障群众农业用水需求。二是节水灌溉。不断推进工程建设,完善渠道衬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3,灌区工程节水综合效益明显,同时大力推广微咸水重复利用、稻田整地节水、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持续巩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建设成果。
二、在“智慧服务”上精细节。灌区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硬件平台,集成立体感知、应用支撑、数字拟真、智慧视频及业务应用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抢抓"增发万亿国债项目"机遇,重点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通过智慧化升级提升调水精准度,累计安装闸门测控一体化设备117套、视频监控点位81处,以及雨情、墒情、农情、视频流量监测设备30套。同时,通过定期维护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为灌区引水、供水、排水等用水一体化调度奠定硬件基础,加速数字孪生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
三、在“安全服务”上筑底线。一是精准施策抓落实。将安全生产细化到供水工作全流程,形成责任清晰、标准明确的工作体系。二是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渠道、闸坝、泵站、生产桥等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机关、基层所站的用电用气设备、操作流程、安全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管控。针对农业供水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等关键环节,实行动态清零,以闭环管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将持续加强水情监测与调度,常态化开展渠道巡查维护、节水技术推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挖掘节水潜力,通过更精细的服务、更坚实的保障,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