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繁茂,绿意葱茏,正值水稻插秧用水高峰,滦下灌区在完成引水灌溉的同时,也维护了灌区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让生态一词在灌区有了具象化,渠道两岸“秀美如画”。
生态灌区是灌溉工程的一个重要定位,滦下事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现代化水平升级和生态建设为导向,美化水利家园、塑造高颜值生态、推进高效能治理,实现灌溉的生态性,全力打造灌域生态长廊和绿色名片,让滦下灌区迈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多元共治,构建生态廊道。一是工程项目建设加持,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增加水干渠调蓄能力,极大地改善灌区的工程面貌,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二是生态林带建设,近两年来,在渠道两岸栽植2万余棵绿植,精准把控,细化管理,做到有效栽植、确保成活率。三是水环境治理,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渠道土地边界和树木情况进行规范管理,制止开荒、非法种植、倾倒垃圾、违建等行为。
二、巧用时机,适时生态补水。维持灌区自然生态功能,统筹考虑沿海水生态环境现状,有序进行生态补水。科学利用上游水库汛期腾库容契机,引入水库弃水和滦河富余水量,适时为灌区下游青龙河、双龙河等8条河流和曹妃甸湿地水域生态补水,促进水体自然净化和循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效抬升地下水水位,三年来,灌区完成生态供水2.15亿立方米。
三、多彩篇章,浓厚水文化氛围。打造“五好”所站,整体提升沿渠6所13站环境建设水平。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凝聚爱水、惜水、亲水、护水共识。提升灌区水文化内涵,打造与自然景观呼应的党建示范带,以错落有致的绿色林带和节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幸福河湖建设等内容宣传浓厚灌区水文化氛围。
落日余晖掩映下,灌区更显静谧祥和,滦下事务中心将持续践行水美粮安先锋理念,巩固“人水和谐”建设成果,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用活护好水资源,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目标。
来源:滦下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