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滦下灌区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灌区分配量少于往年实际,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坚持“四点”标准,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冬春灌供水,做足生长期供水准备,实现冬春灌供水及生长期供水的“无缝衔接”,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的跨期平衡,为春耕春种储备“水源库”。
一、找准“切入点”,强沟通顺农时。一是摸清需水底数、灌溉面积,及时掌握需水诉求,敦促需水户及时完成泡田整地,蓄水于土壤的同时压盐沥碱,提高粮食产量。二是顺应农作物生长规律,结合育苗、插秧需水量的不同,控制供水量,与上游水库积极沟通,适时开启灌区生长期供水,最大程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用水户需求。
二、瞄准“关键点”,强进度清干渠。一是推进项目工程进度,完成常规水位以下部分的连锁块护砌,完成输水干渠衬砌高度,为供水期高水位运行创造条件。二是清理渠道。利用冬春灌供水水位不高有利时机,安排机械对渠道内残存施工围堰进行彻底清理,畅通输水渠道。
三、盯住“细微点”,强检修不断岗。一是精细管理,在日常保养设备的基础上,对渠系工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闸门控制设备等自动化设备全部进行集中检修,目前完成以太网通讯模块、水位计、智能闸门测控仪等28处的维修更换,并于生长期供水前完成40孔闸门的水量计量设备更换。二是供水一线职工全天在岗,渠道巡查、监测水位、调配水量,做到不脱岗不断岗,24小时坚守保障着灌区用水秩序和供水安全。
四、明确“发力点”,强节水浓宣传。聚焦宣传激励,深入基层,入农村、进广场,水利志愿者赴滦南县蒋各庄、曹妃甸区创业广场等人员集中地,开展节水宣传,广泛传播农业节水经验知识,践行节水行动,浓厚节水氛围,创新节水思路与方法,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灌区节水行动,巩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建设。